米乐·M6(China)官方网站
“稻花香之父”离世 他与五常大米的故事
发布:2024-05-01 22:21:16 浏览:

  著名农业专家,五常“五优稻4号”(稻花香2号)水稻品种研发人,世界公众人物知名人士,中华农业科教奖获得者、黑龙江省科技重大效益奖获得者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、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获得者、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、哈尔滨市农村科技实用人才服务站工作“先进个人”、哈尔滨科技创新贡献市长特别奖获得者、优质水稻品种研发人特殊贡献奖获得者、五常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、五常市第二届模范公仆、五常市优秀员田永太同志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1年7月11日10时38分逝世,享年82岁。

  田永太,你可能从未听过这个名字,却一定听说过他辛劳一生的结晶“稻花香”。

  长期致力于推广黑龙江大米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曾说,没有田老,没有他培育的“稻花香二号”,就没有今天“五常大米”的享誉全国。

  1969年9月6日,发生在龙凤山乡的一场严重的早霜,一夜之间,令龙凤山的大地从绿变白,稻农一年的辛苦被掠了个精光,庄稼人的希望也像空落落的稻穗一样瘪了。

  身为生产队长的田永太意识到“光靠外地引进的种子是不行的”,于是决心“非得拿出个当家稻种来”。

  整整6天披星戴月,田永太走遍了当时龙凤山乡的300公顷稻田,最终在“稻海”里意外发现了几株焦黄的稻穗,如获至宝的田永太把稻穗带回家,精心保管,他把这个在五一村由7个稻穗培育出的稻种命名为“517”。

  1974年,五常开始大面积种植“517”号水稻,其他市县的稻农也纷纷来找种子,高峰时期黑龙江全省种植“517”号水稻的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。

  耐寒、高产、抗病的“517”成为五常乃至哈尔滨地区的当家品种,也自此开启了五常大米独领风骚的时代。

  “517”的问世,为五常稻农带来了福音。然而,连年的种植大大消耗了土地的肥力,加上稻种本身的自然退化,田永太似乎看到了“517”的结局。

  1981年,田永太被调任龙凤山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。他给自己定下了五字方针的工作法,就是“走、看、找、记、总”。

  “走”遍全乡5万亩水稻田;“看”遍5万亩水稻田的长势;“找”出特殊稻穴;“记”下特殊穴位的记号;从秆形、穗形、粒形的成长“总”结自然变异的特殊水稻的生长过程。

  为了获得品质优秀的变异株,从1983年到1990年,田永太先后引进了省内外几百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。

  每天的清晨,稻叶上的露水还没有落下,田永太已经跑到地里看稻子去了。哪怕是冬闲时节,皑皑的白雪把广袤的东北平原压在身下,田永太的自行车却执拗地在积雪上轧出深深的车辙。

  1991年的秋天,经过20多天的筛查之后,在曾经发现“517”的同一块水田里,田永太再次遇到了大自然万分之二的馈赠——一穴健壮秀美的自然变异水稻。

  经过穗行整理、单株繁育、复种提纯、小面积示范、大面积试种,1993年,享誉全省、香飘海外的“93-8”终于培育成功。

  “93-8”的问世,让五常大米的品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该米的质量,将其命名为“五优稻1号”——人称“长粒香”。

  1999年,一株其貌不扬的水稻再次在数以亿万计的稻穗中进入田永太的视野。

  颜色不好看,焦黄色,稻壳上还有褐色斑点,水稻表面的皮质有裂纹,就是这么一株“病稻”被田永太准确地识别出来,这株变异株不仅继承了“93-8”所有的优秀基因,还独具香气。最神奇的是,它不爱得病,也不喜肥,口感也超过了以往的大多数品种。

  田永太再一次因为育种借了钱,这次,他把稻穗上剥下来的1000粒种子坐飞机背到了海南南繁基地,半年之后,遴选出了3公斤种子。

  几年后,经由这株黑黑黄黄的稻谷培育出的“稻花香2号”让五常大米在未来的几年里品牌价值大跨步跃进,甚至带动了整个东北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2002年,“稻花香2号”开始在五常市推广,种植面积迅速从5万亩发展到30万亩、50万亩再到如今的几百万亩,“五常大米稻花香”已成为国内最好吃的大米的代名词。

  曾有记者在采访田老时想让他谈谈,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摘取浩瀚稻海中的“明珠”,他挥挥手:“我就是个农民,不过是找到了几束稻穗,培育了斗升种子。农民世世代代的念想就是丰收。好稻种,就是农民所有念想的希望。”

  田老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便是:一是守护好“稻花香”原种,二是再给五常培育出几个不亚于“稻花香”的新品种。

  五常发布--稻乡高端记录: 厚植深耕匠心育精品 造福桑梓稻香传天下 ——记“五常稻花香之父”田永太